龙8国际头号玩家

《中国保险报》经邦济世一英才——记民安保险第一任总经理杨经才

日期:2019-07-22

他曾是龙8国际前身之一民安保险公司的创始人之一,并同时担任民安保险在内的3家保险公司总经理;他与沈钧儒、邹韬奋、李公朴等爱国“七君子”交往甚密,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奔波。38岁时,积劳成疾的他与世长辞,留下的遗嘱却是将股份红利捐献给陶行知所创办的育才学校。

他就是杨经才。

助力民族保险之崛起

杨经才,字英才,1906年出生于宁波职员家庭,12岁赴上海学徒,踏上保险职业之路。虽出身寒微,但“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”,20多岁即擢升美商美兴保险行经理。1935年脱离美商关系,员工及业务并入天一保险公司,回归民族保险怀抱。

杨经才胸怀大志,凭借丰富的实务经验和深厚理论功底,拓展业务,创新险种,助力民族保险之崛起。他对外商滥跌保价、滥放回佣的伎俩十分明了,他期望打破外商垄断,力倡向华商投保,实业救国,以行业自觉表达利益诉求以及家国情怀。他参与王效文、魏文翰等商事法学家发起的修订保险法规大讨论,协助将外文条款译成中文,引为同业规范格式。

共襄国难的责任担当

“九·一八”事变后,杨经才成为上海民主救国事业著名领袖,为把抗日救亡推向全国作出了贡献。他以“鉴于亡国之前车,愿为先驱,共赴国难,歼此暴敌,以雪国耻”为宗旨,发起创建“上海洋行华员抗日救国会”,任创会理事长,会员最多时达1900多人。

1936年11月,上海7家日商纱厂工人大罢工,救国会迅即组织后援会,杨经才印发募捐簿组织各团体将捐款换成米票,发给工人以维持家计;并以“无国哪有家”“亡国更无家”说服妻子俞秀兰,将私蓄存折和陪嫁压箱的800银元拿出来,购入米票分发给工人,勉励大家坚持到底。南京政府逮捕沈钧儒、邹韬奋、李公朴、沙千里、史良等7名救国会领导人,酿成“七君子事件”。杨经才不顾个人安危,奔波最力。当局威逼利诱,杨经才拒绝妥协,组织辩护律师团,通过《大公报》及记者向国人申诉“七君子”无罪。“七七事变”第3天,杨经才与胡詠骐、谢寿天等上海保险界人士筹划发起“保险界战时服务团”,报名者多达300人,响应“保卫大上海”运动,救护伤兵、救济难民。

扎根大后方开拓保险市场

上海沦陷后,杨经才被日特缉捕,从阳台经邻居家逃脱,经由武汉撤至重庆。丁雪农知悉后说“保险界的有数人才,不能任他外流”,嘱咐有关人员请杨经才来龙8国际保险,聘任他为重庆分公司副经理。

1942年3月8日,杨经才发起创建中兴保险公司并任总经理,经营财险。后来,中兴与民安、永兴、亚兴、永大等中小保险公司,自愿联创“华联产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”,共推杨经才任总经理,祈以再保险解决超过自留限额的出路。

红色保险的典范

最值得浓墨重彩的是,杨经才任广大华行董事长时创建了民安保险公司。

1941年,广大华行由沪迁渝,为克服启动资本严重匮乏,借助杨经才的人脉拉来105万元股款,解决了资金瓶颈。改组后推杨经才为董事长,卢绪章为总经理。

为提升广大华行的融资能力及地位,决意创建保险公司,并取名“民安”,是因“该公司之职责应侧重于人民物资之安全保障”。1943年6月民安成立,卢作孚任董事长,杨经才为总经理。

杨经才身兼3家保险公司总经理重任,不敢稍有懈怠,夙夜在公,忘我工作,同侪辅助,使得保险业务蓬勃发展,为保障大后方经济发展、人民生活作出了贡献。但超负荷付出拖垮了他的身体,罹患高血压,两次中风,健康状况堪忧。

斯人已逝风范长存

1944年12月1日,杨经才不幸猝逝,年仅38岁。救国会领导及保险界同仁无不悲恸,商定公祭,在重庆《大公报》上刊登启事。追悼会主祭人为沈钧儒。“公祭启事”云:“今日我国保险业之能粗具规模,多出先生之力”。不请自来送别的业内外人士无不扼腕潸然,献花致敬,备极哀荣。

杨经才一身正气,两袖清风。临终犹不忘难童教育,家人遵从遗嘱,委托沙千里襄助,将从广大华行退出的全部股金红利,捐赠陶行知育才学校。

足以告慰的是,时至今日,当年筚路蓝缕、栉风沐雨的民安保险与龙8国际保险,经过数十年的变迁、发展、整合,成就了今天驰誉中外的民族保险品牌——龙8国际,正焕发着耀眼光芒。

(转载自《中国保险报》2019年7月9日)